品饮中国茶 非遗进万家|“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遗二周年纪念活动
自从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杭州作为中国茶都就一直致力于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值此两周年之际,中国茶叶博物馆隆重举办“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遗二周年宣传活动。
品饮中国茶非遗进万家
本次活动现场展示了“器韵中国 匠心无界”2024国际茶具设计创意大赛部分获奖作品,以及全新入选的2024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好茶”馆藏茶样。此外首支西湖龙井茶歌曲《龙井茶香》、“茶非遗”系列读物、《2025茶日历》等均在会上首次亮相。
活动一开始,由“中国茶人之家“获得杭州站金奖的”三茶匠心 一味传承“组合率先上台,用一场热烈的表演揭开了今天这场茶都盛会的序幕。
而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余金良上台致辞,回顾了过去一年中茶非遗传承的成果,也对各位到场的嘉宾表示欢迎。
龙井茶香,一曲千年
被誉为中国绿茶之冠的龙井茶千余年来被无数文人墨客所低吟浅唱过,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而今在活动现场,来自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青年艺术团的陈芬芳老师用一曲《龙井茶香》将在场的听众带入了清雅自然的龙井茶园之中。
作为歌曲主创和作词,杨晓光先生亲身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历程。这首《龙井茶香》也填补了目前没有龙井茶主题的音乐的空白。
这首由翁建勋先生策划,词作家杨晓光作词,中国著名作曲家孟庆云作曲,袁静女士制作,丁晓嵘导演的电视音乐《龙井茶香》实现了千古茶文化与现代音乐的融合。
此外,这首歌也走出国门,在威尼斯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活动中同步唱响,让悠悠茶韵在国外唱响。
“茶非遗”图书首发
中国茶叶博物馆曾在去年一周年的纪念活动中推出过两本茶文化书籍,得到大众的热烈反响。而今为了实现茶文化走入千家万户的目标,《茶和天下》电子音像读物、《非遗里的中国茶:西湖龙井茶语》绘本、《杭州茶工业文明印象》等诸多新推出的“茶非遗”图书在活动中首发亮相。中国茶叶博物馆副馆长林晨、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理事申屠家杰也为大家介绍了新书中的亮眼之处。
活动还邀请到了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局、市科协等多位领导向传承人和其他群体授书,让中国传统的茶文化被更多人所熟知。
一本《有茶时光·2025茶日历》让一年365天天天都茶香萦绕。活动上还首发公布了《2025茶日历》图书,将茶与日历相结合,以“图、文、音、视”的融媒体创新成功让传统茶深入生活。
新馆藏茶样捐赠
一直以来,中国茶叶博物馆都致力于征集全国各地的知名茶叶,以洋洋大观的馆藏吸引着无数游客。而在本次活动上,“瑞泉“和”大唐贡茶“都向中国茶叶博物馆捐赠了标准茶样,并由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包静向两个品牌颁发入藏证书。
作为国内传承悠久的茶品牌,本次”瑞泉“《藏韵》和古法复刻”大唐贡茶“标准茶样的入藏一方面丰富了博物馆的馆藏,另一方面也更好地为中国传统茶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颁奖典礼
“瑞泉”与“大唐贡茶”是中国茶的经典,而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孕育了无数名茶香茗。2024“中国好茶“征集活动就是为了集中展示中国传统茶中的精品。
在本次活动中,杭州市旅游协会会长王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茶叶博物馆首席科学家鲁成银上台为入选的”馆藏茶样“颁发了入藏证书。
获此殊荣,三位荣获“馆藏茶样”荣誉的代表也上台分享了自己与茶的故事,用亲身经历见证了中国茶的传承。
好茶当配好器,一把精雕细琢的茶具能让茶香更添上三分清雅。在举办2024“中国好茶征集”活动的同时,一场国际茶具设计大赛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收到了来自各地参赛者的诸多奇思妙想。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后有3名选手脱颖而出,夺得金奖,站在了本次活动的舞台上。著名的杭州文史专家王其煌上台为3位选手作品颁发了入藏证书。
茶都十景体验游
在去年举办的活动中已经评选出了杭州“茶都十景“(首批)名单,而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走入“茶都十景“,本次大会还现场任命了10位“茶都十景“推荐官,市茶研会王立华副会长为他们亲手颁发证书,并由“如意秀红“推荐官冯眉子做现场推荐展示。
而后市茶研会何关新会长发表了讲话,对“茶都十景”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富有前瞻性的看法。
接下来,国际茶研会张仲灿副会长宣布启动”茶都十景“体验游,来自9个不同区县的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共同按下启动手印,宣布着体验游的正式开始。张仲灿授旗交接予西湖区茶研会会长后,新任命的推荐官冯眉子接旗并将带领体验团前往“如意秀红”景区,向“茶都十景”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