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工巧匠线上课堂丨潘海宾:解读石之物语 指尖点石成金
潘海宾
高级工艺美术师
首届中国玉雕工匠
潘海宾自 1995 年加入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1997 年被评为工艺美术师,2013 年被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石雕工作室邀请为入驻大师,2014 年被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作为石雕人才引进。
他创作石雕上百件,多件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工美展金奖。
潘海宾出生于乐清石雕世家。古语云“十年磨一剑”,而他已在石雕行业浸润了三十年。在这悠悠岁月里,他完成了与石头的一次次凝望,找到了每一块石头的灵魂。
在杭州工艺美术馆二楼的石雕工作室,潘海宾老师首先与观众分享了他与石头的故事,解读了多件精心创作的作品,并现场演示了雕刻过程。
受其父中国石雕艺术大师潘锡存的影响,潘海宾自幼喜欢美术并承习石雕技艺。1994 年,他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雕班毕业。因幼时浸润于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后习现代雕塑艺术,故在创作中善于将传统与创新结合,创作了生活美学系列作品,其中,作品“艺之源”美学生活系列获 2016 年中国(杭州)工美博览会金奖,被誉为“石雕业界一缕清新阳光”。
潘海宾说:“我觉得每一颗石头都是有灵魂的,雕刻师就是在原有的石头造型上进行自己的加工表达。”一颗石头从原石到最终成形,要花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他雕刻时所需要的不仅是卓绝的玉石雕刻技艺,更重要的是对艺术的追求、对寂寞的坚守和对雕刻师使命的砥砺践行。
从事创作之余,潘海宾也积极进行石雕艺术的文化交流与推广工作。他先后加入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玉石珠宝文化传播委员会等艺术家团体,受邀举办“点石成金”石雕个展,多次应邀在浙江省博物馆、中国刀剑博物馆、浙江大学、杭州图书馆、上海大世界等机构开展石雕非遗讲座和活动近百场,为促进行业间交流、传播石雕文化艺术做出了大量努力。